神師撰文 Reflections > 吳智勳神父 >

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:天主的誡命

本專欄內容出自和平綸音: 主日及節日講道,由吳智勳神父提供。屋崙聖良堂華人天主教團體特別徵得吳神父同意,按禮儀年的時序分別于網站內刊出。

 

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:天主的誡命

 

 

編下 36:14-16,19-23

弗 2:4-10

若 3:14-21

 

本週三篇讀經帶出一個重要的訊息:天主是慈愛的。

舊約作者反省自已民族的歷史時,往往將每一件不幸的事歸究為天主對以民犯罪的懲罰。事實則可能是以色列人力弱、經濟與軍事都不如人才會連遭不幸。雖然舊約亦常提到天主對以民的慈愛 (  聖詠「上主是我的牧者」便極其優美),但以民對痛苦的日子總不易忘懷,例如:聖殿被焚,死不掉的也被巴比倫人擄去,耶京荒涼了七十年。這一切在他們眼中皆是上主義怒的結果;於是天主變成一個有罪必罰的神,這也是一般人了解公義的原則。

耶穌的來臨進一步顯示天主慈愛的面貌,成為最重要的啟示、真正的福音。如果天主只是一個公義的天主,有罪必罰,我們的理性不會覺得驚訝,因為這是一般公義的要求,地上的包青天也能做得到,他也會用龍頭鍘、虎頭鍘、狗頭鍘等去懲罰不同階級的惡人,看得人心大快;但懲罰的背後總散發著一股寒意,因為惡人並無悔改的機會,消極阻嚇有餘,而積極鼓勵愛人不足。福音若只講天主是公義、賞善罰惡,不足以稱為福音。

本週第二、三篇讀經所講的才是啟示的精華,保祿驚歎說:「天主富於慈悲,對我們深懷大愛,竟在我們因犯罪而喪亡時,使我們和基督一起生活」。保祿由迫害基督徒一夜之間皈依基督,重生的經驗使他深深感受到天主的慈愛,往後更喜樂地不 斷去傳福音,即使這份差使為他帶來災難仍在所不辭。事實上保祿多次身繫囹圄於異鄉,最後且死於極刑( 斬首 )。他的結局在中國人眼中絕對說不上是「福壽全歸」,甚至會認為這種不能消災解難的宗教不信也罷。但對基督徒來說,這正是福音的力量,包公的公義就沒有這份轉化人心的力量了。

「 天主既這樣愛了世界,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,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,反而獲得永生 」(若 3 : 16 )。本週福音中這短短的四句可說是聖經啟示的精華和高峰,所有基督徒皆應銘記在心。讓我們一同細味這章節:

(一) 慈愛才是天主的本質。若望書信說:「天主是愛」就是這個意思。有人說: 天主本來是嚴厲 的,耶穌的來臨才將此形象改變了。這個說法值得商榷:如果天父不是本質上慈愛而且願意主動地去愛,衪根本也不會派遣耶穌來到世上。透過耶穌基督,天父以實際行動表現衪的大愛,但愛必須要有對象。

(二) 天主所愛的是世界。雖然有些聖經譯本將「 世界」譯為「世人」,但原文是 「世界」。世界當然包括人,而主要也是人,但愛「世界」意義更豐富。一方面表示天主的創造是美好的,而這些創造是為人而存在;另一方面人有責任善用世物。天主既愛整個世界,衪的救恩也是為整個世界,不會只為猶太人或只為基督徒。基督徒應有一分豁達的心胸,願意所有人都獲得永生。試想如果將來在天堂上我們碰到先賢如孔孟,我們能否為他們的得救而感到雀躍?耶穌來並非為定人的罪,而是為使人藉祂而得救。

(三) 十字架上的耶穌最能顯示天主對人的愛。耶穌一生以宣講和奇蹟彰顯天主的愛,可惜未能令猶太人回頭,最後衪以死亡去喚醒罪人的良知。無怪乎有份參與迫害耶穌的百夫長在耶穌氣絕時忍不住說:「這真是個義人」;旁觀的猶太人此刻亦看到自己醜惡的一面,搥著胸膛回去,與先前叫囂要釘死耶穌成強烈的對比。人感受到十字架上的愛而回頭,就會得到永生。

四旬期是回歸天父的時刻,讓我們好好地感受若 3: 16 文字間所流露的愛情,並求天主幫助我們相信十字架上的耶穌有能力吸引人,特別是罪人歸向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