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師撰文 Reflections > 吳智勳神父 >

乙年五旬節主日:火舌的溝通能力

本專欄內容出自和平綸音: 主日及節日講道,由吳智勳神父提供。屋崙聖良堂華人天主教團體特別徵得吳神父同意,按禮儀年的時序分別于網站內刊出。

 

乙年五旬節主日:火舌的溝通能力

 

 

宗 2:1-11

迦 5:16-25

若 15:26-27;16:12-15

 

信經裡「我信聖神,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……祂曾藉先知們發言」這幾句話,指出聖神的身分,祂是天主,亦指出祂賜與生命的能力,同時祂藉不同的人物傳遞信息,與人溝通。聖神既是天主,祂不會在五旬節主日才開始活動。教父聖啟祿說:「第一個有生命的人接受了聖神。」創世紀記載:「天主用塵土形成了人,在他的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,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。」(創二7)教父把上主的氣息,看成是聖神的標記,確是很有見地。

 

舊約其實處處留下聖神的痕跡。當上主旳神臨到民長或君王身上時,他們脫胎換骨,戰無不勝;倘若上主的神離開他們時,他們只是凡人一個,不堪一擊。

 

新約宗徒大事錄形象化地描述聖神的來臨。首先是暴風響聲,充滿整座房屋。暴風響聲,一方面是耳能聽到的,同時是觸覺能感受到的,香港人不難想像颱風吹襲時的經驗。風與聖神在希臘文能用同一個字表達,作者有意借助外在的標記,顯示聖神的臨在與力量。隨之而來的,是火舌停留在每人的頭上,這種視覺經驗,舊約屢見不鮮。天主在焚而不毀的荊棘中與梅瑟對話,之後在西乃山上在雷電交作,濃雲密布中,天主藉火降臨,與梅瑟談話。五旬節的現象,有點與西乃山上發生的相似,不同的是火以「舌頭」形狀出現。

 

聖神以火舌的形象來臨並非偶然。人用舌頭說話,人也往往用舌頭犯罪,用舌頭破壞彼此的關係。亞當犯罪後,把責任推到天主和妻子身上:「是你給我作伴的那個女人給了我那樹上的果子,我才吃了。」(創三12)創世紀巴貝耳塔的故事亦顯示出,因為罪惡的緣故,彼此在地面上分散,言語不通。五旬節聖神以火舌來臨,恢復人類互相交談的局面。首先,門徒們充滿聖神,說起其他語言來;此外,來自天下各國的人,都聽見門徒們用他們的方言講論天主的工程。其實,整件事的重點不在乎講方言的現象,而在乎他們能夠溝通,聽到同一的、來自聖神的福音信息。罪惡破壞關係,使人分裂;聖神重建關係,使人共融合一。

 

聖神使初期的教會充滿生命力,基督並沒有說聖神的恩寵是暫時的,教會一有了基礎便不需要。教會不論甚麼時代都需要聖神的恩典。每個基督徒都需要經驗聖神,人接觸聖神後不能不改變,才有真正的感染力,成為屬神的人。有聖神的恩寵,人不會陶醉於個人的小天地裡。聖神的恩寵總是為眾人的好處,為建樹教會,像五旬節的宗徒們闖進外面的世界。讓我們特別重視來自聖神的溝通能力,多媒體雖然日新月異,但天人之間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、認識,不見得突飛猛進。我們祈求聖神再以五旬節的火舌燃點我們,使我們以說話促成天人之間及人際間有深度的交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