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師撰文 Reflections > 吳智勳神父 >

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:做個逆境中的基督徒

本專欄內容出自和平綸音: 主日及節日講道,由吳智勳神父提供。屋崙聖良堂華人天主教團體特別徵得吳神父同意,按禮儀年的時序分別于網站內刊出。

 

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:做個逆境中的基督徒

 

 

則 2:2-5

格後 12:7-10

谷 6:1-6

 

本週福音所載是耶穌公開傳道之初,連續顯了幾個奇蹟,名聲大噪。今日返回納匝肋,本應是衣錦榮歸,但卻不受歡迎。作者安排在這故事後,耶穌立刻派遣十二門徒出外傳教。作者刻意帶出一個訊息:耶穌讓門徒感受不愉快的經驗,好使他們有心理準備,會像師傅一樣不受歡迎;他們的敵人,可能是自己的親人。

舊約的先知往往不受歡迎,是因為他們代天主發言時不顧情面,不留餘地的直斥以色列人的罪惡。沒有人喜歡被人面斥,先知既說不中聽的話,自然受到迫害。厄里亞、亞毛斯、依撒意亞、耶肋米亞是如此,到新舊約間的先知若翰洗者也是如此。

今日耶穌在本鄉不受歡迎,卻不是因為祂說了甚麼。福音並沒有記載祂在會堂裡教訓人的內容,人們也驚訝祂的智慧。令人反感的,大概不是祂說的話,而是祂作為師傅的身份。很多時,人不受歡迎是因為他的身份,例如:難民是因為他們增加別人的負擔,移民是因為與別人爭飯碗,吸毒者是因為他們危害社會。

耶穌三十歲離家,離家前是個木匠。馬爾谷是唯一的福音,說明耶穌本人是木匠,不光是木匠之子。木匠身份低微,是沒出息的行業,而做師傅的,卻要受長期嚴格訓練。舊約是用希伯來文寫成,也有希臘文譯本。當時一般猶太人只懂阿拉美文,而希臘文是知識份子的通用語,希伯來文更是古典語言。人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掌握這些語言,當上師傅。現在這個出身寒微的木匠,沒有受過這些訓練,竟然回來讀經解經,心中有氣,故帶輕視的口吻說:「這個人不就是那木匠嗎?」並意含侮辱的說:「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嗎?」當時猶太人用別人父親的名字稱呼人,用母親的名字是帶侮辱性的。民眾對耶穌「起反感」,就是因為出自妒忌,不能接受耶穌冒升得那麼快。

人普遍有一種心理,願沾祖先的光,比方說:「我是孔子第七十二代孫」,但不願稱揚同輩或後輩,因為這樣會顯示自己庸碌無能。福音提醒我們要有容人之量,如此我們才能欣賞天主在別人身上所行的大事。

福音記載耶穌「不能」行甚麼奇蹟,因為奇蹟要與信德配合才有意義。缺乏信德,奇蹟能夠變成魔術,只滿足人的好奇心。耶穌不願在黑落德前顯奇蹟,就是為了這個原因。有了信德,有沒有奇蹟便是次要的了。書信記載聖保祿曾要求奇蹟性地除去身上的刺,當天主另有安排時,聖保祿以信德完全接受。

「先知在本鄉不受歡迎」,這句話為我們能有兩個意義:基督徒是基督的家人,我們有歡迎基督到家中嗎?當基督以弱小者或同輩的形象出現時,我們有拒絕過祂、看不起祂、妒忌過祂嗎?另一方面,耶穌既帶領門徒接受不愉快的經驗,我們有準備在逆境中作基督徒嗎?做沾耶穌光的門徒很易,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時,當祂的門徒何等威風?做分擔耶穌苦難的門徒很難,祂被捕時,門徒都跑光了。為基督作証的基督徒不易做,有時能成為被取笑的對象。我們為避免不愉快的經驗,往往把自己的信仰收藏得很好,甚至與我們相處很久的人,都不知道我們是基督徒。

讓我們記得今日福音的教訓,不要只做順境的基督徒,基督需要我們在逆境中、在不受歡迎中,陪伴祂一起上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