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師撰文 Reflections > 吳智勳神父 >

乙年常年期三十二主日:基督的審判

本專欄內容出自和平綸音: 主日及節日講道,由吳智勳神父提供。屋崙聖良堂華人天主教團體特別徵得吳神父同意,按禮儀年的時序分別于網站內刊出。

 

乙年常年期三十二主日:基督的審判

 

 

列上 17:10-16

希 9:24-28

谷 12:38-44

 

本主日的讀經記載耶穌最後一次入聖殿,最後一次在聖殿對群眾講話。耶穌這次講話有點最後審判的味道,就像瑪竇福音中山羊與綿羊的比喻。在瑪竇的比喻裡,耶穌提醒群眾要關愛最小的弟兄,而在馬爾谷記載的講話中,耶穌用真人為例,對虛偽與真誠、貪婪與慷慨之間作出嚴峻的審判。

首先,耶穌審判經師,當然並非指所有經師。經師是指研究法律的專家,是亡國充軍後因需要而興起的一種職業。充軍後國亡君沒,唯有宗教使以色列人凝聚一起。經師講解舊約法律,鼓勵人以天主法律作為生活的支柱,重燃國人對雅威的信仰,他們成為社會上受尊敬的一群,但也有人利用群眾的信任去攫取名利。

耶穌批評經師喜歡穿長袍遊行,在街上受人請安,在會堂裏、筵席上坐首席。本來經師在講解法律時才會穿長袍,那是身份的象徵,但有人是那麼陶醉於自己的身份,喜歡穿著長袍招搖過市。試想今天的法官,也不會在公務以外的時候穿黑袍、戴假髮在街上走,讓人知道自己是法官。再者,當時經師甚受人尊敬,人們習慣見到他們敬禮問安,於是部份經師故意在公眾場所露面,以便接受別人敬禮,滿足自已出人頭地的快感。而在會堂、筵席等地方佔上座,更可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和知名度,就像現代人重視拍照時誰坐在主席兩旁一樣。 一個宗教性人物流於世俗名氣之爭,正是耶穌感到惋惜的原因。

名與利往往形影不離,耶穌進一步指出有些經師甚且吞沒寡婦的家產,而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,這些人必要遭受更嚴重的處罰。耶穌大概並非指經師動粗、非法搶佔財產,而是他們妄用了寡婦對他們的信任。經師有本領使寡婦相信他們時常為其祈禱,令她們進入天國,因而樂意將財產委託其管理,甚至作餽贈,這是他們高明的地方。經師並非以權力強佔,而是令寡婦自動奉獻,即以天主為盾,掩飾自己的貪婪。

接下來耶穌坐在奉獻箱前,其審判味道更明顯。這次的對象是投錢進奉獻箱的人,其中不少是富人。耶穌特意稱讚一位只投了兩個小錢的窮寡婦,因為這寡婦由自己的不足中把全部的生活費都投上。馬爾谷刻意地表示耶穌在審判,否則在劍拔弩張的聖殿裡,很難想像耶穌有時間與閒情坐在奉獻箱旁,看別人投奉獻,還注意他們投多少!耶穌批判經師虛偽,只為名利,但稱讚寡婦真誠慷慨、誠心事主。她真誠,因為她不在乎別人看到她投多少,也不怕被人譏笑奉獻微薄;她慷慨,因為她把生活費也獻上了。耶穌就提醒門徒要像窮寡婦一樣,愛得真誠,愛得慷慨。

耶穌在聖殿裡所作的批判, 為神職人員、為平信徒都甚具啟發性。平信徒貪婪的機會較多,例如投機、炒樓,像經師一樣合法地使有需要的人自願把辛苦的積蓄獻出來:我們可以找來很多美麗的借口,如投資、保值等,以掩飾內心的貪婪,勿忘耶穌的警告:「這些人必要遭受更嚴厲的處罰」。神職人員可能沒錢去炒樓,但亦能有貪婪、勢利的地方。本來所有聖事性的服務都是免費的,彌撒的奉獻是為幫助神職人員的生活,而非彌撒的價格,但人性的軟弱容易使人在遇到微薄的奉獻時便鐵青般的臉,或轉給別的神父 (因為神父每日只准收一次彌撒奉獻);碰上較大的奉獻就笑逐顏開,把這一份留給自己。耶穌對經師的指責──俗氣、貪婪──亦是對神職人員的審判。

天主喜愛的是一份真誠由衷的慷慨,不在於量而在於質。當日有錢人奉獻的比較多,而產生的實質效用可能也較大,但耶穌稱讚的卻是那位窮寡婦;有錢人奉獻多少,聖經沒興趣提,但卻提及窮寡婦的兩個小錢,可見耶穌是看人的內心。今天,耶穌也會看我們的奉獻,從奉獻來審判我們,我們會獻上甚麼? 希望我們都願意給天主一份真誠而又慷慨的奉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