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年常年期第十五主日

天主為了我們的生命和幸福,藉著各種方式親近我們。祂不但藉著祂的話語──祂的誡命,來引導我們;正如第一篇讀經中所說的:「其實,這話離你很近,就在你口裡,就在你心裡,使你遵行」(申 30:14)。更藉著祂的聖子基督──「聖言成了血肉,寄居在我們中間」(若 1:14),成為我們的弟兄和救主,在歷史中與我們同行。這正是聖保祿在第二篇讀經中所敘述的:「耶穌基督是不可見的天主的肖像,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」(哥 1:15);同時,我們也都在基督內獲享永生:「天主樂意叫整個的圓滿,居住在祂內,並藉著祂,使萬有,無論是地上的,是天上的,都與自己重歸於好,因著祂十字架的血,立定了和平」(哥 1:19-20)。

而今天的福音,則透過耶穌與一位法學士的對話,為我們指明基督徒生活的重要原則:聆聽和領受天主的話,以及在生活中活出祂的話語。對於如何獲得永生的問題,耶穌首先讓這位法學士回到天主的話語上,也就是回到聖經的教訓和誡命上:「你應當全心、全靈、全力、全意愛上主、你的天主;並愛近人如你自己」(參申 6:5; 肋 19:18; 路 10:27)。同時,耶穌也不忘提醒這位法學士:「你這樣做,必得生活」(路 10:28)。因此,為基督徒來說,僅有聆聽天主的話語是不夠的。或許,我們會滿足於已有每日的祈禱、讀經,以及參與感恩祭,或者其他教會的活動。可是,一個真正聆聽天主話語的人,必然需要在生活中將天主的話付諸實行。這正是耶穌講述「慈善的撒瑪黎雅人」這個故事的真正用意。

在法學士的觀念裡,他對於愛天主的理解是功利和狹隘的。因此他需要知道「誰是他的近人?」好能完成他的任務,或者說至少做了他認為足夠的部分,以得到他渴望的「永生」。可是,耶穌卻明確地指出:「沒有人不是我們的近人」,也就是我們需要去愛所有的人。而且透過耶穌所講的故事,祂更要求我們「要隨時成為別人的近人」。因此,聽天主的話並付諸實行,就構成了「愛天主和愛人」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。可以說,故事中那位「慈善的撒瑪黎雅人」,不但代表了那些在受苦、軟弱、被忽視的人中尋求基督的人。也代表那些心懷憐憫,關心那些最弱小者的人。同時,他也代表基督自己,在我們失落、痛苦、傷病、孤立無援時,祂將迅速地走近我們,照顧、擁抱和醫治我們。

讓我們祈求天主的話常駐我們的心,這樣當我們的心被觸動時,就是我們要成為他人的「近人」,以及為他人──我們的「近人」服務的時刻。

Fr. Simon Jin 7/9/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