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師撰文 Reflections > 趙必成神父 >

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

本專欄內容出自趙必成神父Facebook: 主日及節日講道,由趙必成神父提供。屋崙聖良堂華人天主教團體特別徵得趙神父同意,按禮儀年的時序分別于網站內刊出。

 

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彌撒福音反思(谷6:1-6)

 


 

被人拒絕滋味,不好受
 

因此,許多人,特別是天主教徒,選擇各自修行,不敢福傳見證,都是害怕被人拒絕帶來負面結果與情緒。
 

為什麼害怕被拒絕?
 

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,是害怕不被人愛。去愛與被愛是人基本需要,否則,沒動力繼續生活。教友們如果沒有動力福傳與見證,因為害怕他人擊中死穴– 怕被拒絕,然後被排斥,最終被看成異類怪人,結果:乾脆閉嘴,連需要伸張正義時刻,都為自保而沉默。
 

耶穌回到老家,安息日,會堂長可能聽說耶穌已經普受認識,是位宣講家與奇蹟者,因此請他在會堂“教訓人”。
 

“教訓人”(didaskein)意即指導及教育,福音沒有記載耶穌所說何話,可是,一定是讓群眾驚訝的先知言論,否則,他們不會對耶穌“起了反感”。
 

“起了反感”(eskandalizonto)解作對他人不公義的判斷,他們判斷耶穌有兩個理由,第一,可能耶穌所講的先知話讓他們感覺羞愧憤怒,他們對耶穌的態度正是相反“上主要求於你的是什麼:無非就是履行正義,愛好慈善,虛心與你的天主來往。”(米6:8)群眾不但沒有虛心與耶穌來往,反而判斷他:
 

“他這一切是從那裡來的呢﹖所賜給他的是什麼樣的智慧﹖怎麼借他的手行出這樣的奇能﹖”這成為鄉親判斷耶穌第二個理由,就是輕看他“這人不就是那個木匠嗎﹖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,雅各伯、若瑟、猶達、西滿的兄弟嗎﹖他的姊妹不是也都在我們這裡嗎﹖”
 

父老們連若瑟名字都不提,只看耶穌是木匠,瑪利亞兒子,因家貧,非顯赫,從沒跟隨經師學習,竟然口說智慧之言,手行奇蹟之事,雖然如此,他不是猶太人期待已久的政治默西亞,還對他們講論正義,在重大落差之下,負面情緒將耶穌判斷。
 

面對老家的“無信心”(apistian),耶穌只有離開,到有信德地方去。
 

神修反思:
 

1. 面對他人拒絕反感判斷,如耶穌,不受他人負面態度影響生命路線,勇往直前。
 

2. 每次的拒絕都是另一個機會的開始,耶穌離開家鄉之後,外面世界在等待他。
 

人生寒暑,晃眼即過,一切困難,只是通往天國步步階梯
 

趙必成神父
 

20180708